【記者李泰/廈門報導】由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宜珍老師領銜的「幸福研究室」,於7月18日至20日在廈門京僎酒店成功舉辦第一期「轉念指導師培訓班」。本次為期三天的工作坊,旨在傳授「轉念技術」的核心方法,協助學員掌握思維重塑的關鍵技巧,引導受負面情緒困擾者將「我不行」轉化為「我可以」,讓「好糟糕」蛻變為「有轉機」。

本期培訓班吸引20餘位來自兩岸的心理諮詢師、社工、醫護人員及學校教師參與。江宜珍老師指出,「轉念」技術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是一套科學實證的認知干預方法。其核心在於幫助來訪者突破固有思維框架,透過七步驟系統化引導,協助個體主動覺察思維盲區,以積極理性的視角取代消極認知,實現「心態」與「行為」的雙重轉變,有效應對焦慮、抑鬱、人際關係及自我成長等困境,為不同年齡層的心理健康維護開拓新路徑。

江宜珍強調,多項實證研究顯示,轉念技術在心理健康領域成效顯著。針對兒童青少年群體,該技術能提升心理韌性、改善情緒調節能力,並緩解厭學、厭食等問題;對中老年人而言,學習轉念技巧可顯著提高主觀幸福感,強化晚年生活品質。


本次培訓課程除涵蓋基礎諮商心理學與助人技巧外,更創新融入「情緒轉念桌遊卡牌」實操活動。學員透過情境模擬,親身體驗情緒轉化與認知重塑的過程。在最終的實作環節,學員分飾「求助者」與「諮商者」的角色,以一對一對話演練如何引導負面情緒者實踐轉念,逐步邁向積極正向的態度。


江宜珍表示,廈大幸福研究室的第一期「轉念指導師培訓班」結訓學員,未來將投入社區助人服務,包括轉念心理諮商、自殺防治等,未來將持續深化轉念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培育更多專業指導師,為社會心理健康體系注入創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