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俊明/台中報導】台中梧棲一處使用廚餘的養豬場在10月22日經獸醫研究所檢出非洲豬瘟陽性,成為台灣首例在豬隻身上確診個案;農業部隨即宣布移動管制、禁運禁宰並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強調非洲豬瘟屬高致死率、無疫苗的甲類動物傳染病,防線必須第一時間拉到最高,並宣布病例場與周邊3公里場舍立即進行封鎖與回溯採檢,作業刻不容緩。
台中市發生國內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管理的第一步就因地方疫調與證據管理備受質疑,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在10月27日至29日連續說明時直指台中市政府提出的時序與數字「兜不攏」:市府稱首隻死亡落在10月10日,但防檢署研判可能更早,要求地方補足佐證;此外,關鍵的死豬化製三聯單出現數量不一致甚至疑似塗改,市府雖表示已在10月26日與28日將資料送檢調,但案例死亡「117/116/78頭」多版本說法,已在社會信任上留下裂痕。
前進應變所指揮官農業部次長杜文珍10月27日表示,前進應變所「第一階段守住,疫情未外溢,目前全台僅台中一處案例場」,同時強化二輪訪視與精準疫調、清消頻率與人車動線管理,重點是把每一張單據、每一段影像、每一個採樣點變成可核對的證據鏈,以科學方式維持清零。學界也再三提醒,儘管人畜共通感染風險不存在,但在畜牧產業鏈中,只要紀錄斷鏈或流程鬆動,就可能把本可控的點狀事件拖成群聚性風險。
台中市議會亦不分藍綠均反映基層的憤怒與焦慮,民進黨台中市議員陳淑華在上週質詢指出,疫情期間民眾打進市府總機要問清理與防疫資訊,卻先聽到購物節的宣傳語音;副市長黃國榮口中確定,民眾打的電話聽到的語音就是來自市府的總機。對此,陳淑華便問:「都什麼時候了?盧秀燕市長只關心購物節嗎?不關心非洲豬瘟嗎?」,引爆「都什麼時候了」的質疑,民代批評市政溝通焦點錯位,讓市民誤以為市府更在意行銷節慶。朝野議員接連追問:首案死亡時序究竟何時、有無早於10月10日的證據;三聯單塗改到底牽涉誰、何時發生、如何防杜;案例場周邊與關聯場的採樣、清消與動線紀錄,是否能即時公開供議會與公民檢核。
台中市盧秀燕團隊這回在全台首例非洲豬瘟上螺絲全鬆,後面危機處理更是從「亂了套」演到「根本失能」。時間對不起來、三聯單一堆版本、總機還在播購物節,面對高致死率、又沒有疫苗的疫情,市府像在辦活動不是在打仗;雖然中央一再要求證據鏈、強調透明,台中市卻丟出補破網式說明和慢半拍的數據,硬把可控的小火點,搞成信任大失火。前面偵測不敏銳、疫調不扎實就先扣分,中段決策搖擺、訊息跑偏再往下掉。如果還想靠話術拖時間、切割卸責,下一次危機只會再被當成反面教材。現在該做的是把事件每個流程單據、每次採樣、每條人車動線,全攤在陽光下,別再讓口號和失誤輪流上場,令疫情、失控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