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福島核處理水 台灣民眾淡定:相信科學

1 min read

【記者蔡智銘/綜合報導】日本在八月二十四日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引起世界各國嚴重關切,特別是鄰近國家包括中國、韓國、台灣等,甚至在中國引發激烈的反日風潮,中國百姓除了打電話抗議外,拒吃日本海鮮外,還也瘋狂囤鹽,在台灣,雖然還是有人擔心未來吃不到乾淨的海鹽,搶購賣場便宜的鹽巴,不過大多數民眾還是相對理性,認為應該相信科學數據,正面來看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八月二十二日宣布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並指出計畫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認證,強調作為政府將負起責任應對,直到處理水處置完畢為止,也研擬加強確認安全性的放射性物質監測,並向國內外發佈資訊的方針,針對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含氚廢水排入海中是否合適,日本民調結果顯示,有五成三民眾支持,三成反對。

針對日本核處理水排放一事,行政院分析後表示,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汙水的氚濃度,介於每公升四十三~六十三貝克,遠低於每公升一千五百貝克的排放標準,所以儘管這一至二年間,確實有部分核廢水會抵達台灣海峽一帶,但即使四年後濃度達到最大值,輻射安全影響其實是「可忽略」的。

據了解,政府在2020年就成立跨部會平台,參照國際標準,透過科學監測,評估並掌握排放源頭的資訊,並建立海洋擴散評估模式,也建置了資訊公開平台等配套措施,確保海域跟海產的輻射量,不會危及台灣民眾健康與周遭海洋生態。還3度赴日進行實地考察,採樣與檢測日本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本,以及源自日本的進口食品,至今都未出現輻射檢測有異常的狀況。

不過儘管科學數據都顯示排放福島核處理水不會造成污染,但畢竟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排放核處理水,也引發不少質疑,香港的專家就批評這是把各國「拖下水」一起做「人類大實驗」

為了減低各界的疑慮,日本政府和福島當地的監測核處理水組織,以及福島縣、環境省、水產廳、聯合國國際能子原總署(IAEA)等,都表態在排放過程,會個別持續分析海水、魚類等含氚濃度,還有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濃度。

以環境省為例,三個月,每週一次監測周邊海域十一處的海水;水產廳則每天測量四周代表性魚類,如比目魚的氚濃度,並在採樣二天內,透過東電及水產廳官網公布檢測結果。

台灣政府一向與日本友好,因此在核處理水的問題上,相對於中國立刻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並展開2023年度管轄海域海洋的輻射環境監測;香港、澳門八月二十四日起也禁止日本十都縣區的水產品進口,台灣目前僅加強抽檢,暫時不改變日本食品的邊境管制政策。

即便在野的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認為日本是台灣人心中期待的負責感大國,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台日友好,所以考慮到敦親睦鄰,仍呼籲日本公開數據,讓全世界都能釋疑。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