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防疫陣腳大亂 醫療體系不堪負荷

1 min read

疫情確診每日暴增,預估很快就會超過百萬,這應在陳時中估計之中。他說,自然輕症染疫與打疫苗都是免疫的一環,如果兩者都有相當大的比例,「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這才是當前台灣因應疫情之道:與病毒共存;照陳時中的意思,最好像美國半數人口染疫,則大家免疫,皆大歡喜。

不過陳時中又擔心染疫太快,會造成醫療負擔。這也暴露出防疫的盲點,醫療體系的負荷量,更顯示疫情中心的防疫政策毫無章法。在蘇貞昌拋出所謂新台灣防疫模式之前,台灣疫情管制是偏向清零,始終維持二級以上警戒,因此醫療體系只因應少數中度以上確診,毫未準備應付當局開放與病毒共存後,排山倒海而至的確診輕症大眾,醫療量能不足,操累醫療人員,中重症者也往往不得其門而入,疫情飆升大眾不安,醫療體系的亂象更讓人心惶惶。

面對幾何級數增加的確診數,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各大醫院,醫院的住院適應症要拉高。除非實在很危險,例如懷孕36周、平常洗腎、很脆弱的病人等需要用到氧氣的才能住院。這是避免因應付確診輕症,而影響各大醫院的正常運作。中央早就下決心要採與病毒共存,卻又不講明,也未跟地方政府溝通,只拋出新台灣防疫,指揮中心除了對快篩劑制價設限以及擋住民間捐贈外,毫無作為,後果全由地方政府收拾。

這兩年台灣醫療機構配合大量的防疫工作,成就陳時中防疫有成的英名,但其中大都是地方政府居間策應,中央政府坐收其成,突然改變政策要與病毒共存,醫療需求量倍增,卻未預為綢繆提供資源。基層醫療人員怨聲載道,醫護量能不足,急診護理師直呼撐不住,人力嚴重不足,甚至2名醫護要顧50個病人,買不到快篩的民眾蜂擁而入各醫療診所,醫護人員幾乎崩潰。陳時中在眾怒下,才由指揮中心宣布,無症狀者,要快篩陽性才可做PCR檢測,且呼籲民眾不要擠去急診,盡量到各地方政府加設的社區篩檢站篩檢。

雙北市長建議「快篩陽性即視為確診」,將確診者或是快篩陽性、要做PCR的患者做適度分流,以減低醫療量能的壓力。但陳時中卻表示要等疫情舒緩再考慮。柯文哲跟侯友宜都堅持分流是未來方向,新北已經逕行實施。

執政當局似乎對不屬同陣營的地方首長所提建議一律不睬,目前醫療體系的沉重負擔,也是指揮中心控制快篩劑,價高量少,還採實名管制,民眾一劑難求,稍有狀況就湧入醫療院所。蔡英文說有備妥上億快篩劑,但民眾買不到就是買不到,而且價格高達國際售價兩倍,要捐一千萬劑,遭陳時中一口回絕的楊志良直指藉疫牟利。

從口罩、疫苗,到目前的快篩劑之亂,台灣實在愧於防疫模範生的溢美之稱。而且「以疫牟利」、「大發國難財」的指控,更非空穴來風。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