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官達里/台中報導】針對臺中市日益嚴峻的廚餘處理危機,市議員施志昌、林祈烽、楊典忠與鄭功進今(25)日在議會總質詢上,對臺中市政府提出最嚴厲的質疑與警告。施志昌直指,外埔綠能園區二期工程多年卡關,導致全市廚餘處理量能高度脆弱,大量資源化廚餘被迫湧入焚化爐「燒毀」,不僅是巨大的資源浪費,更造成焚化爐緊急關閉!他也要求市長盧秀燕與環保局長必須即刻公開熟廚餘處理透明定價機制,解決政策失信問題,並給出明確的危機處理時程表。
施志昌痛批,廚餘問題已從單純的環保課題惡化成迫在眉睫的重大民生危機。日前文山焚化爐因廚餘滿溢而被迫關閉,全市垃圾處理系統處處卡關,這完全是市府造成的「人禍」。他質疑環保局長吳盛忠在外埔綠能園區二期設施、或者市府口中說的新技術尚未啟用、量能嚴重不足的過渡期間,市府的應急手段是否就是讓大量的廚餘與一般垃圾混燒?會不會下一個關閉的就是后里焚化爐?他強調,焚燒廚餘不僅浪費了廚餘所蘊含的生質能源與農用價值,更增加了焚化爐負荷,甚至影響空污排放。
外埔綠能二期熟廚餘處理設施延宕多年,施志昌指出核心問題,即處理單價計算機制不透明、不合理、且前後標準不一!他嚴肅指出,市府至今拒絕公開說明處理單價的計算方式,導致與潛在業者協商無法取得實質共識。更嚴重的是,市府過去曾自行完成一份涵蓋所有細節的「廚餘堆肥成本研究報告」,但現在開出的二期處理單價,卻明顯低於當年市府自己計算出來的成本。
施志昌議員質問,市府如何解釋這種「自我打臉」的現象?當年的成本評估是錯誤的嗎?如果當年的評估是準確的,那麼現在環保局開出的低價,是不是等於要求業者「做越多、賠越多」?市政府的定價如果連自己計算出來的成本都無法涵蓋,這就是在變相懲罰業者,阻礙產業健康發展!
施志昌要求市府必須從國際經驗中學習,定價機制應建立在「合理利潤」和「長期永續經營」的基礎上,必須涵蓋穩定的營運支出(OPEX)、設備投資回收(CAPEX)及合理利潤。他要求市府,應立刻公開歷史資料與當前定價的對照分析;將早期的「廚餘處理成本研究報告」完整公開,並逐項比對與目前單價的差異及科學調整依據;建立透明、可檢視的定價機制,立即提出明確且一體適用的成本計算公式,並承諾在三個月內完成所有價格與合約的最終定案。
施志昌進一步揭露,外埔二期難以推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中長期料源預測缺位,質疑市府過去為了將廚餘賣給豬農,導致沒有穩定的進料量承諾。
他強調,二期投資動輒數億元,壽命長達十年,業者最關心的是,未來十年、二十年,臺中市承諾的處理量是否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設備投資回收?然而,市府至今未提出一個科學且可信的 10 至 20 年廚餘產生量預估模型,也沒有明確的「保證進料量」承諾。而無法保證進料,就是因為市府只會把廚餘拿去養豬賺錢。
施志昌議員指出,沒有量,就沒有信任;沒有信任,就沒有投資。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如果市府連未來五年的廚餘量都無法精準預測並承諾,業者如何能相信這是一份長期且穩定的合作關係?這難道不是政府失信在先嗎?
施志昌要求市府必須提出具法律效力的「基本保證進料量」,在合約中載明每年必須提供的最低處理量,才能降低業者風險,促使他們願意進場投資。他指出,定價是短期問題,政策方向才是長期問題。他砲轟市府對於廚餘資源化的長期藍圖充滿「三不」——不表態、不承諾、不規劃。
施志昌要求市府不能只看眼前,必須立即提出「臺中市廚餘中長期資源化藍圖」,涵蓋 2025 年至 2040 年的政策規劃,明確劃定能源化與堆肥化的比例與區位,並對採用高階能源化技術的業者提供具體的行政協助或資金誘因。他詢問,桃園市政府近日也提出集中蒸煮廚餘的方向,市府是否有考慮成立「集中蒸煮中心」?所有供豬廚餘必須在該中心進行高溫、24 小時監控、且可追蹤的蒸煮處理。他強調,經嚴格集中蒸煮的廚餘,其生物安全性往往高於來源複雜的飼料,這能為二期設施爭取寶貴的啟用時間,降低焚燒壓力。
施志昌議員最後嚴正要求環保局長,必須停止所有無謂的拖延,並立即進行一份完整的「廚餘處理延宕衝擊評估報告」,量化延宕造成的處理費上漲、環境衛生惡化以及對市府年度預算的衝擊。臺中市政府的環保誠信已面臨崩潰邊緣,全市市民正等著市府拿出魄力,打破這場環保僵局。
針對廚餘處理規劃,吳盛忠表示,在他任內會有完整解決方式。盧秀燕也說,未來計劃出來後會再跟議會報告。施志昌嘲諷,市府官員有說等於沒說,只是想拖過任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