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偉成/綜合報導】在全球貿易環境震盪、內需動能疲弱、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的背景下,由亞洲邦博社會創投、亞洲經濟通訊社共同主辦的「台灣經濟發展與資訊安全論壇」,10月8日晚間於台中社會企業協作基地「大人生活學創業學堂」登場。論壇邀集產學界與媒體專家,針對「無薪假攀升、房價高壓」及「行動支付資安疑雲」等議題,從產業經濟、企業治理、資訊安全與法律風險四大層面,提出分析與建言。
論壇由前年代新聞中部特派員林閔政主持,與談人包括嶺東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系教授陳唐平、台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林文彥、真亮法律事務所所長林亮宇律師、資深媒體人劉東皋,以及建案代銷經理人曾炯峰。現場討論氣氛熱烈,與會者從台灣產業結構、AI發展、房市變局到個資保護,一一提出觀點。

在經濟發展場次中,討論焦點集中於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出口的衝擊。陳唐平教授指出,台灣長期以出口為導向,當美國關稅加碼20%,等同壓垮製造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台灣製造成本本已高昂,台中又是製造重鎮,這次衝擊之大前所未見。」他認為,美國關稅是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震撼彈,台灣需面對的是結構性挑戰,而非短期波動。
主持人林閔政提問,AI浪潮席捲全球,台灣是否能藉由AI突圍?林文彥教授分析指出,台灣的優勢仍在於半導體與硬體製造,「我們用矽盾撐起AI基礎建設,但真正的競爭在應用層。」他認為,未來若僅停留於硬體製造,AI發展將陷入瓶頸;AI是否能創造實質財務效益,才是決定產業能否長期發展的關鍵。

針對高房價問題,資深代銷經理人曾炯峰指出,房地產長期被視為帶動經濟的火車頭,但市場已被大量投資資金推升。「建商原本應服務自住需求,但投資客湧入,讓價格持續高漲。」他指出,政府近期祭出第七波打房政策,市場確實出現從賣方轉為買方的現象,但建商因資金壓力不願降價,導致成交陷入僵局。「買方不急著買,賣方又撐著不降,市場自然陷入停滯。」
在資訊安全的議題中,林文彥教授提到,近期街口支付疑似大規模個資外洩與母公司查封風波,嚴重動搖民眾對電子支付的信任。他指出,消費者除了擔心財務損失,更在意個資被濫用。「一筆交易可能涉及多家系統業者,誰該負責成了模糊地帶。」他也批評台灣個資外洩罰則過輕,使企業缺乏警覺。
資深媒體人劉東皋則提醒,詐騙與個資外洩往往相互連動。「幾乎每個人都接觸過詐騙案例,但仍有不少人受害。」他指出,智慧型手機普及讓詐騙手法更隱密,「貪小便宜是詐騙集團最常利用的心理,只要不貪、不信陌生投資訊息,就能大幅降低風險。」
真亮法律事務所所長林亮宇律師表示,企業在追求數據經濟的同時,對客戶資料的保護卻常顯得輕率。「企業不能一手利用大數據牟利,另一手卻忽視個資保護。」他強調,依據個資法,若因疏失造成洩漏,企業有義務主動查明並通知當事人,但實務上鮮少見到企業真正履行。他並指出,因交易過程涉及多方平台,個資外洩的責任歸屬難以釐清,是現行法制尚待強化的部分。

林亮宇也提醒,民眾在網路購物或開設帳戶時應提高警覺,對來源不明的平台應避免提供過多個資。「若網站資訊不完整或有可疑跡象,寧可不交易,也不要冒風險。」
論壇最後,主持人林閔政總結指出,台灣經濟挑戰與資安風險相互交織,企業與政府唯有正視結構問題、強化信任機制,才能讓產業永續發展,社會信心重新站穩。